切不開的表面 ─ 陶亞倫個展

二月 27日, 2010-三月 28日, 2010


陶亞倫

 

撰文/ 王莉莉

著名的後現代理論學者詹明信 (Jameson, Fredric) 於〈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一文中論及後現代主義的二項特徵:實在 (reality) 變形為影像以及時間碎裂為持續流轉的現在。事實上,這二項特徵不僅深刻地勾勒出後現代擬像社會的文化景貌,同時揭露了當代人不同於過往的存在處境,即在所有趨於平面化、片斷化、去歷史化與不連貫的種種經驗中,人類的存在一如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面對著混淆的虛實以及斷裂的時空,而身處於一個未曾觸及深度、歷史、記憶與自我認同的表面之上。

陶亞倫於2010年2月底在百藝畫廊的最新個展《切不開的表面》中,即試圖以雷射光切開這個表面,在實體的空間中創造出一個以實在取代影像、以身體取代視覺,以空無取代滿盈,並以綿延取代瞬息的場域;而在這個特殊場域中,觀眾將得以逃離影像與資訊於後現代擬像社會中對於人類存在的宰制,重新成為對於實在、對於自己的感知者,形構出具備厚度的主體經驗;換言之,如同是脫離了柏拉圖的洞穴,在陶亞倫以雷射光所創造的異質時空結構中,真實的感知得以碰觸真實的事物與事件。

由早期的影像裝置、聲音裝置、機械動力裝置到近期的雷射光創作,陶亞倫一貫關注於資訊科技時代中,人的存在及其處境,不蒙昧於淺表的意象、技術與效果,作品充滿濃厚的哲學式辯證與反思,深刻而發人省思;事實上,作為一個新媒體藝術家,陶亞倫正反其道而行,透過對於身體與存在覺知的召喚,瓦解伴隨擬像而來的虛無。本次個展《切不開的表面》,即相對於虛擬實境,以雷射光建構出一個實體的虛境空間,並在觀眾與空間的互動中撞擊出意義與深度,彷彿是海德格 (Heidegger, Martin) 意義下,一個事物化成的地帶,一個涵養著存在的「光亮與興發」 (Lichtung and Ereignis) 之處。

陶亞倫曾榮獲台北獎並入圍台新藝術獎,為台灣最傑出的當代藝術家之一,2010年2月26日,百藝畫廊邀請您參與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新媒體藝術創作展,請開放您的身體感知與直覺,一同探索掩蔽在表面之下,另一個值得的反思空間。